但各打五十大板的批评,简单粗暴之余,回避了更深的问题:体育还并不是一种主流化的生活方式,体育并不重要,能提炼出来的体育故事,至少于现在的电影从业者来说,是相当贫乏有限的。
❤️
这就是《摔跤吧爸爸》中"最后一战"的原型比赛。和电影不同的是,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女子55公斤级决赛,吉塔直落两局击败对手,没有让对手得到一分。
深圳晚报讯 一种社会风貌的概括,一些生活方式的呈现,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,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
《摔跤吧!爸爸》在中国电影市场赢得口碑,体育题材的作品,很有些爆冷的意思。但为什么在电影市场飞速增长、各种影片都能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中国,体育主题电影始终没什么起色?
这并不是一个费解的话题,因为电影从业者不关心体育故事,也因为体育从业者,没能力去驾驭电影这样的艺术或者商业手段。但各打五十大板的批评,简单粗暴之余,回避了更深的问题:体育还并不是一种主流化的生活方式,体育并不重要,能提炼出来的体育故事,至少于现在的电影从业者来说,是相当贫乏有限的。
当电影产业化发展程度越深,作品类别越会为社会生活形态所决定,体育电影在好莱坞是必定的重要存在。以体育生活方式风行程度论,美国、澳大利亚,以及一些欧洲国家,世界领先。体育题材的优秀影片,也大多出产于这些国家和地区⛏。源于生活,从生活中升华而出,这是优秀作品不变的成功秘诀。
哪怕我们仍然不是一个体育化国家--和印度类似,也不能否认类似感人运动故事题材的存在。即便说起中国体育,旁观者的批驳和怀疑,往往会惯性地集中在唯金牌论、功利这些话题上,这同样能找到太多优秀的故事题材。然而体育和文化主流隔绝太远,我不得不为体育从业者叫屈:那么多感人至深,甚至能改变你我生活方式、让我们活得更健康更阳光的故事和人,没有谁去关注,炒作的竟是小鲜肉和八腹肌?究竟谁比谁浅薄?
抛开体育话题不谈,有几部国产票房大片,能像《摔跤吧!爸爸》那样认认真真地拍摄?几位年轻演员在片中展现的身姿专业到位。男主角阿克尔·汗,能以大腹便便和八块腹肌两种形象出现,这真顺应了一句影评老话:"能让主角为影片增重减重、自我毁形的片子,不可能是烂片。"(颜强)